1. 仪器校准问题:
- 仪器校准不当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 激光器光斑大小不均匀、光源不稳定或光学部件的污染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2. 样品准备不足:
- 样品未充分分散,导致粒径分布的测量出现偏差。
- 样品沉淀或聚集可能影响Zeta电位的准确性。
3. 溶剂或介质问题:
- 选择的溶剂或介质的折射率与样品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散射信号的收集。
- 电解质浓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Zeta电位的测量。
4. 测试条件的选择:
- 温度控制不严格可能影响样品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
- 测量时间太短可能无法获得稳定结果。
5. 样品重复性差:
- 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样品在制备过程中的不一致或测量条件不稳定。
6. 仪器参数设置错误:
- 错误的仪器参数设置(如样品浓度、温度等)可能导致错误的实验结果。
7. 样品浓度过高或过低:
- 过高的样品浓度可能导致散射信号过高,导致仪器过载。
- 过低的样品浓度可能导致信号过弱,无法进行准确测量。
8. 样品的光吸收问题:
- 某些样品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这会影响散射光的检测,导致结果不准确。
9. 仪器检测限问题:
- 对于粒径特别小或大的样品,DLS测量可能会受到限制,无法准确测量。
10. 样品界面吸附问题:
- 样品可能吸附在样品池壁上,导致测量结果失真。
11. 样品的化学稳定性:
- 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12. 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 仪器长时间未进行清洁和维护,可能导致光学部件损坏或污染,影响测量准确性。
13. 数据解读错误:
- 用户对DLS或Zeta电位测量结果的误解或错误解读。
14. 样品的多分散性:
- 如果样品分散性不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多峰分布,难以得到有效的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