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
仪器型号: 岛津UV3600/安捷伦CARY 300/PE lambda 750S
粉末样品一般需要100mg以上;
块状或薄膜固体样品要求尺寸>=1*1cm;
液体样品提供5mL左右,非水溶剂请备注并提供空白溶剂,测试时扣除背景使用。
1、在可见到紫外、近红外到可见的波段内信号的跳跃是什么原因?
不同波段需要更换光源和检测器,数据曲线会出现轻微的波动情况 具体也跟测试样品有关;分别对应光源切换(光源强度的差异) 和检测器切换(信号水平的差异)的情况;300nm左右可见换到紫外,是光源切换光源强度的差异)所致; 800nm左右近红外到可见是检测器切换(信号水平的差异)所致。
2、如何计算吸收率?
吸收率其实是个不太严谨的概念,可理解为1-R%-T%的结果。
但是实际应用中,吸收率的换算并不准确。因为无论是R%还是T%,本身测的都是相对的数值,且透过的测试和反射的测试,光打在样品的区域未必是一致的,导致1- R%-T%结果的误差,甚至出现负值。一般测试中,我们也不建议去算吸收率。严格意义讲,吸收率主要体现在特殊的薄膜材料,均质的,光学玻璃等。
液体样品需要吸收率的数据,如果要用1-R%-T%去计算,确保样品比较稀,散射比较小或者可以忽略,这样R%就可以忽略;可预约透过率测试,得到透过率T%,再去1-T%。
3、吸光度是什么?可以大于1吗?吸光度与透射率关系?
吸光度A的定义是透射率T的负对数:A=-lgT当透射率小于10%时,吸光度是可以大于1的。 吸光度(absorbance):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in/Iout)) 一般很容易误解为:吸收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的比值。
4.为什么固体样品一般采用硫酸钡作为基底?
选择的参比大多是硫酸钡(R%≥99.8%),大部分物质反射率低于硫酸钡。